当前位置:首页»业务监管»职业风险警示» 正文

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黑幕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04-11-25 阅读次数:

   

    艺术品收藏被称为“特殊的有价证券”。二次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浪潮,全球拍卖业进入鼎盛时期。艺术品拍卖价格近10年被一抬再抬,屡破世界纪录。

    随着成交额的不断攀升,拍卖公司也受益匪浅,作为中介方,拍卖公司会从卖方和买方处各收取一定佣金,成交价格越高,拍卖行获利越多。如此巨大的经济收益,促使拍卖行不断追逐高价艺术品。为获取更高的利润,一些拍卖行及各方参与者甚至不择手段……

    □怪现状之国外篇

    操纵价格

    苏富比(Sotheby,又译索斯比)和佳士得(Christie,又译克里斯蒂)拍卖公司作为拍卖行业的航空母舰,控制了全球95%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凭借如此高的市场份额,两大拍卖巨头在拍卖界可谓呼风唤雨。

    但在1999年,这两大拍卖公司却爆出了合谋操纵艺术品价格的丑闻。据调查,苏富比和佳士得的董事长于1993年至1999年期间,曾经暗中联手操纵全球拍卖市场,提高行业佣金,垄断价格,欺诈客户,以限制正常的商业竞争,赚取高额利润。两大拍卖行串通一气,对出手艺术品的客户收取同等金额的佣金,使客户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两大拍卖行通过这种非法手段从13万名顾客手中猎取了高达4亿美元的黑钱。该丑闻被成为拍卖历史上的最大黑幕。

    赝品风潮

    由于赝品始终有着广大的市场并能够获得不菲的利润,使一些拍卖行已经将造假售假变成了一项系统工程,赝品伪造程度之高足以让顶级鉴定师走眼,而且总有一批年轻且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出于经济原因而大肆造假卖假,直接冲击了艺术品市场的运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部分拍卖公司置法律于不顾,与被代理人相互勾结钻法律空子知假卖假,这些赝品最终也会由“黑户”一跃而为“名门贵族”,拍卖行因此也成为一个赝品“合法”的销售基地。

    “造假大师”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英国的约翰·米亚特,他几乎伪造了20世纪所有著名绘画大师的代表作,在过去的10多年中,他临摹了两百多幅现代绘画作品,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成为英国艺术界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子。因造假而被逮捕入狱的米亚特在2002年出狱后,还曾把仿作都拿出来展示:莫奈、毕加索、雷诺阿,画展上这些赝品几乎都显露出绘画大师精湛的艺术手法与风格。所有这些赝品居然拍出了数百万美元的高价。

    走私品集散地

    拍卖行素来对拍品不问其来路,而此行规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法分子,为一些来历不明的文物提供了“漂白”的渠道,间接导致了世界性偷盗、走私文物艺术品行为的猖獗。

    据报道,苏富比和佳士得等公司,长期参与文物的走私买卖,与文物走私贩子合作并提供佣金,在意大利、印度、柬埔寨和伊朗等地,大肆走私偷窃文物。这些都为文物走私和盗墓活动提供了流通出口,也给各地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印度艺术目前正逐渐受到世界上各大收藏家的喜爱,但大多却是在黑市上流通,其中有许多艺术品还经过拍卖洗清走私痕迹,印度警方曾于2003年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案,主谋名叫拉吉,印度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佳士得拍卖行2000年9月20日出版的拍卖目录中,有两尊11世纪的印度教神雕像。这两尊雕像是1999年9月从拉贾斯坦邦巴蓝附近的一座著名神庙中偷走的。印度警方认为,这两尊雕像卖方的户头上虽然分别写着班克斯和亚罗,但其真正的主人都是吉。印度警方甚至怀疑吉亚是某拍卖行的代理商。

    拍卖行还不择手段,以错误的信息误导买家,争夺客户;在拍卖会上雇“托儿”炒作,哄抬拍卖品价格;有的拍卖师与人私下串通,拍卖赝品,以收取高额佣金。

    □怪现状之中国篇

    关于中国拍卖界操作内幕、赝品现象等,曾经有过几次大的争论,也发生过几起拍卖公司讨要名誉权的诉讼案,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面对公众说出他们所了解的具体情况。但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夏叶子在其出版的《艺术品投资》一书中,以大量朴实的个案透露了其中拍卖场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认为,夏叶子所述现象,尽管不是艺术品市场的主流,但基本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所有这些内幕,这些不正当的伎俩,都对当前正在发育成长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虚增成交价

    夏叶子在书中认为,有些拍卖公司为达成交易,会迁就买卖双方的暗箱操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虚增成交价。具体做法是,委托方、买受方、拍卖方按事先约定“真实”成交价和“真实”佣金,比如约定拍品的落槌价为1000万元,再加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为1100万元。此后,拍卖就进入了表演阶段,拍卖师会再虚叫到1800万元落槌,加上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变成1980万元。但是这个价钱是给别人看的,不会按这个价钱进行结算。

    夏叶子说:“一些不规范的拍卖公司会这样做,这会使得更好的艺术品和更大的买家会向拍卖公司集聚,如果买的和卖的,都集中于此的话,那拍卖公司以后佣金就可以赚得更多。”

    但这一虚高部分仍有一个限度,因为如果成交价过于离谱的话,就会起买家怀疑而难以在以后吸引买家。夏叶子认为,炒作的虚价在现场可能会导致其他竞争者判断失误,从而以过高的价格参与竞拍,“所以进入拍场之前,先要咨询专家,给自己定一个价格上限,不能到了拍场上以后,看到情况临时又变了,那样就容易上当。”

    委托方既卖又买

    有时,场上的买受人与委托人虽然以各不相同的面目出现,其实是同一批人。他们策划于密室,表演于拍场,其主要目的不外乎为拍品“定价”或者希望“钓”到更大的买家。近年来,某些未成名的年轻艺术家发现了一条成名的捷径,那就是通过拍卖公司所举办的拍卖会进行市场炒作。他们到拍卖场上自卖、自买一番,或邀请朋友在拍卖会上哄抬自己作品的价格,以期获得公认的“真实”价位,在今后的销售之中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回报。还有一些人是为了评职称、走后门等。

    拍卖场上常常还有一些跟风的买家,他们察言观色,跟着“大买家”上,他们极易成为委托方托价“钓鱼”的猎物。

    “黑槌”大行其道

    拍卖场上还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位买家出了价钱之后,又有其他新的买家出价。但是,此时的拍卖师却对其他新的买家熟视无睹,仍然一槌定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拍卖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监管机制不健全,拍卖师的“黑槌”大行其道;拍卖师与买家串通一气,坑害卖家,坑害其他买家,坑害拍卖公司。

    此外,按《拍卖法》规定,拍卖公司不容许拍卖属于拍卖公司的物品,但还是有许多拍卖公司在拍卖之前,想方设法将藏品的所有权先归到自己名下,这样,拍卖公司可以差价、佣金一起赚。

    有些拍卖公司接到整场的委托,上拍的是打着慈善旗号的所谓“捐献”拍品。这些拍卖会可能一是真拍卖、假捐献,即私下隐藏拍卖所得;二是打着慈善的旗号,拍卖赝品假货;三是在拍卖的过程之中夹带自己的“私货”。(见习记者 徐明怡 编译)

                                                                                                                               信息来源:东方早报

协会介绍 | 新闻动态 | 办事指南 | 专业文库 | 地方协会 | English | 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财政部官方微信
公众平台
  欢迎关注bt365,com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扫描二维码下载
苹果客户端
(自2005年8月1日起)
  京ICP备040026
bt365,com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