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资产评估改革创新

[中国资产评估] 发表时间:2016-06-20 阅读次数: 次
(在中评协党委“两学一做”第三次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评协党委书记 张国春
2016613
同志们:
531日,楼继伟部长主持召开了部党组中心组“两学一做”第二次专题学习研讨会,并以“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为题谈了学习体会。刚才,我向大家传达了会议精神,并集体学习了楼部长的学习体会。按照部党组要求,中评协党委今天举行学习扩大会暨“两学一做”第三次学习研讨会,结合传达学习部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会精神,集体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讲话,并就资产评估行业如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如何做好本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研究讨论。
下面,我首先谈谈我的学习体会和认识,然后,请党委其他委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资产评估改革创新”,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1、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从资产评估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资产评估行业自身的供给侧问题;4、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资产评估行业改革创新。
一、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11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时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这是中央高层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迅速成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2016127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具体目标任务,由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践上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我国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及政策要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即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决定资源配置。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资本、劳动、资源、技术和制度五大要素。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简单地讲,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关于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有一系列精辟论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经济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经济结构性改革方向,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激活存量增长动力,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积极利用外资,积极稳妥扩大对外投资。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能,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落地,加快推进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牵引作用的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论述,实质上都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突出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
楼部长在部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要抓住改革这个核心,用改革的办法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改善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财政要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重视研究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需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楼部长的体会,精确地把握了习总书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讲话精神,也为财政工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方向和目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动因
我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波动下行,持续时间已有5年多,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和特点。其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这就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层的动因主要来自这样几个方面: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阶段演化的自然结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巨大的改善。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010年,我们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国2009年人均国民收入为3650美元,按照2008年世行标准可列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2010年我国人均收入4260美元,按照世行的2010年标准,已达到中等偏上。2011年超过5000美元,达5434美元;2012年超过6000美元,达6076美元;2014年超过7000美元,达7485美元;2015年超过8000美元,达到8016美元。人均GDP一万美元的时代即将到来。
但是,自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开始逐步显现,我们面临着是否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从供给与需求角度看,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
第一,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一是“衣”“食”“住”“行”主导的需求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户均达到1套房,2014年每千人汽车拥有量超过100辆。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住”“行”的市场需求会发生明显变化。2013年后,我国新开工房屋面积、住房销售面积先后出现负增长,汽车销售进入低增长阶段。二是需求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对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三是服务需求在消费需求中的占比明显提高。随着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快,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四是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2015年钢铁产量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水泥产量出现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三是体制机制束缚了供给结构调整。受传统体制机制约束等影响,供给侧调整表现出明显的黏性和迟滞,生产要素难以从无效需求领域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向中高端领域配置,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第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供需结构错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过剩产能处置缓慢,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供给侧结构调整受到体制机制制约。需求管理政策重在解决总量问题,注重短期调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下行趋势。当前,只有加快出清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建立有利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首先,现行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我们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多年来投资占国内总产值的40%-50%以上。过度投资,特别是一些低效低端产业投资,导致了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和潜在的债务危机。以出口主导的工业化,一是导致了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二是导致了环境资源的廉价化和过度开发,环境资源遭到巨大破坏。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不可持续。
其次,传统的增长点失去优势和动力。传统产业基本饱和,甚至严重过剩,如煤炭、冶金、化工、纺织、建材等。基础设施超前,规模基本饱和,利用率不足。许多产业、行业,投资收益下降,创新能力不足,债务过重,去产能任务艰巨,缺乏发展优势和动力。
其三,新的增长模式和增长点尚未形成。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以创新为发展的主要动力,要推动产业、区域、社会的协调发展,要走绿色发展、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道路,要采取更加主动开放的发展战略,要实现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但这只是一个理念,只是一种规划,真正形成一种新的增长模式、建立稳定的经济增长点,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要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经济增长新模式,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这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必由之路。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国际经济结构深层调整的战略之举。
第一,全球经济目前正处于低增长困境。而低增长困境的症结就在于结构性改革迟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直接购买资产和债券、降低利率甚至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等方式,大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但从实际效果看,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主要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可见,单一的需求刺激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需求管理的短期政策虽在抵御危机冲击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中长期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增强经济增长动力还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
第二,国际分工格局正在进行深度重构。重构的核心要义就是结构性改革。过去一个时期,欧美国家是主要的产成品消费市场,东亚国家是主要的生产基地,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输出地。国际金融危机后,这种“大三角”分工格局悄然发生变化。欧美国家信贷消费模式难以持续,转向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高端制造业出现回流;能源原材料生产国迫于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压力,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凭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全球分工格局加快调整,跨境资本重新配置,各主要经济体都力求通过结构性调整提升分工位势,争取更有利的分工地位。
第三,加快结构性改革是打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凭借低成本优势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要素成本逐步提高,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面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态势。这就要求我国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建立在新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竞争优势。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从供需角度看,根本原因是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特别一些体制制度机制性障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从结构性改革入手,排除体制制度机制障碍,着力解决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实现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1.有效需求旺盛与无效产能过剩并存的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于需求不足,而在于供给侧无法提供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同时制造了大量无效供给,形成了产品滞销,库存高涨的困局。如目前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
2.短期的价格波动与长期的价格扭曲并存的问题。
由于政策和市场的原因,一些领域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扭曲,市场没能解决供需错配,反而加剧了价格波动。如近年来,部分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老百姓形象地总结出“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新鲜名词,调侃的同时也折射出无奈。但与此同时,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却出现怪象,2015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披露,目前,广东港每吨国产玉米、大米、小麦分别比同品种进口完税价高出750元、900元和500元左右,玉米价差甚至一度超过1000元。实行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导致国家掌握粮食库存太多,粮食主产区有效仓容不足,特别是东北地区收储矛盾突出,严重扭曲市场和价格,抬高国产粮价。国产粮价和进口粮价倒挂,不仅导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效应越来越弱,也引发了粮食进口剧增、走私猖獗。根据两会披露的信息,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12年增长,同期粮食进口却达到最高水平,进口总量达到1亿吨。
3.经济偶然性高速增长与不可持续性并存的问题。
2010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遭遇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在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的4万亿资金刺激下,GDP增长率达到10.5%。但这种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国家统计局2014年报告指出,由于土地、资源环境、人口红利减弱的制约,以及产能过剩、国际需求减弱、成本上升等问题并存导致中国投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世界平均最终消费率在75%以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在70%以上,中国最终消费率水平比世界低20个百分点以上。这一高一低反映了我国内需结构存在严重问题。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发布报告警示,单纯依靠国家投资及低附加值商品出口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点和主要政策措施
20163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016年的重点工作是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报告要求,一是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二是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三是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四是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五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六是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二、从资产评估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是连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纽带,以价值为切入点观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为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的作用稳步提高,但在一些领域仍然未能发挥决定性作用,表现为市场失灵,导致供给端各资源配置不良,资源的价格严重偏离了其应有的价值,经过市场的传导或扩大,最终导致系统性的供需失衡。
(一)供需错配问题根源在于:价值认知紊乱,导致市场扭曲、资源错配
1.自然资源价值未能正确体现,高消耗,低效益,导致产业结构层次低、转换慢。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价值定义为“抽象劳动的凝结”,即商品中抽象劳动部分构成了商品的价值。一切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藏、森林等在劳动价值论体系中是不具有价值的。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产品的价格未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资源无价、原料低价、制品高价”使加工型产业部门可以因原料低价而毫不费力地取得良好的效益,而资源型产业部门却负担着巨额的亏损。于是,加工型产业部门毫不珍惜廉价的原料,资源型产业部门更无积极性去提高资源产品的产出率,从而造成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据统计,我国能源投入系数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高居首位,资源的浪费十分惊人。可见,自然资源的价值忽略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是我国高消耗、低效益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层次低、转换慢的根本原因。
2.环境要素价格长期被低估,高污染,乱排放,导致高耗能、高污染产能比重过高。
《环境保护法》定义,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按传统劳动价值论是无法完全描述环境的价值内涵的,因此,环境在商品价值中没有体现或没有完全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污染产能,国内的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高能耗、高污染产能。由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2015中国石油化工创新发展大会透露:我国PX(对二甲苯)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已占世界30.8%。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国和最大的石油化工消费市场。包括丙烯、丁二烯、甲苯、苯、PX等石化产品和合成材料在内,我国石化工业产能总体过剩。其中PX项目的供应量约3110万吨,而需求量约2917万吨,已有近200万吨PX供过于求。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治理力度大、监管较严,部分污染企业,包括一些被东部地区淘汰的企业,为追逐经济利益,会转移到地广人稀,执法力量不足的经济欠发达地区。2014年曝光的腾格里沙漠排污事件,就是典型的“污染转移”。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尤其是经济活动的增加,环境对人类的报复逐渐显现,由于环境资源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的特征,环境中的每一个参与者,不管是否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受益者,都承担着环境破坏的后果。环境价值在商品中的缺失或低估,造成了落后、高污染企业以低成本生产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直接导致了商品价值的扭曲。
3.劳动力价值与资本价值失去平衡,导致基尼系数过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逐步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体制。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基本相适应。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人口红利为中国经济腾飞带来动力的同时,劳动力的价值低估也越来越被关注。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数据,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50.7%下降到2011年的44.9%,北京大学CCER中国经济观察课题组在《经济转型成长与资本回报率演变——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资本回报率估测(1978-2005)》中,以权益作为资本存量计算,从1998年到2005年间,资本总回报率从6.8%上升到17.8%。劳动力价值低估不仅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能有效释放,进而间接阻碍了劳动者创新能力的发挥,而且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0.4792008年达到0.491,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为0.4692015年为0.462,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很高。世界上基尼系数超过0.5的国家只有10%左右,主要发达国家一般都在0.240.36之间。(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为收入绝对平均;0.2-0.3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为收入差距悬殊)
同时,我们在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财产差距扩大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比收入差距问题还要严重。
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土地价值过度开发,导致房地产库存压力巨大。
根据财政部公开的数据,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从1999年的9.19%,不断攀升,2010年达到顶峰占比67.62%2014年仍占比44.13%。由于中国市场经济起步不久,地方政府在经济领域,尤其是土地要素市场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在土地出让收益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行为趋向于不断维护和巩固土地收益,将财政支出投入到可能带来更多土地出让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房地产投资不断扩大,在二三线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库存压力,201510月,房地产待售面积达到6.8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再创历史新高。更让人心惊的是,这一统计数据只包括竣工后、未售出的现房,但大量已建设未竣工、以及还未开工的潜在库存并未计算在内,按照我国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计算,“空置”的住房可供2亿人口居住。习近平总书记201511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也提到:以往我们长期依赖的房地产,去库存问题也没有解决。
5.创新价值体现不足,导致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支持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源”主要是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创新、制度。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的投入影响比较大。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科技创新和制度的贡献更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其中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成功的供给创新,不仅可以满足需求,而且可以创造需求。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火种。中国政府要推动创新,就必须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绝不允许创新成果被非法窃取。”但目前阶段,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仍需加强。在2014知识产权法律应用高层论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大会”期间,围绕“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现状”,开展了问卷调查显示,多数人普遍不满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改观程度,超过四成的人认为,知识产权环境的明显改善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公众知识产权的淡漠意识纵容了盗版等侵权行为,也是调查对象心目中的大问题。知识产权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虽然商品价格由此降低,公众短期得到了实惠,但从长期来看,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降低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离不开价值管理
1.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离不开价值发现和价值尺度。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需要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有机结合,通过适度的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市场关注的是即期价值回报,政府关注的是长期价值,因此市场与政府的作用结合点在于价值发现和引导。引导资源向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领域配置,首先需要客观地发现和认识其市场价值和潜在价值,这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2.纠正结构性过剩矛盾离不开价值链重构。
价值是买方愿意为企业提供经他们的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也是代表着顾客需求满足的实现。目前相当数量的行业发生了结构性过剩,产品积压严重,价格下滑,甚至严重低于其应有价值。其根本原因是企业提供的产品数量超出了买方需求,或质量不能满足买方需求。一些企业因此成为了“僵尸企业”。从企业自身来看,以买方需求为导向,重构自身价值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重新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成为必然选择。
3.利用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离不开价值驱动。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发现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传统产业的需求相对饱和、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受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传统加工产品的出口需求逐渐萎缩,以投资拉动、外贸导向、消耗资源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发展面临速度回落、结构调整、驱动转换的复杂局面,经济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势在必行。
科技创新能够形成创造性的生产,构成新的供给,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科技创新离不开价值驱动。通过成熟的市场实现科技创新的最大价值,有利于推动企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局面,这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
(三)资产评估如何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资产评估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服务行业,在价值发现、价值管理领域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凝聚了一批专业人士,形成了广泛的专业网络,可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必要、急需的专业服务。
1.发挥价值发现和价值尺度功能,解决供需错配。
资产评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价值发现者的角色,通过对于作为交易标的物的生产要素的内在价值的发现,为交易各方提供客观、科学的价值参考。价值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标尺,可以对供需关系做出可度量的判断,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了决策参考,进而从供给侧引导市场对资源配置做出科学、合理的决定,以满足中长期发展的需要。
2.发挥价格认知和价值管理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在充分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在职能方面也应有意识地把总量型需求管理与结构型供给管理相互紧密结合,特别是把理性的供给管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会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梳理科学的价值管理观念,利用市场手段、价格杠杆,科学反映各种要素的内在价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资产评估行业长于价值发现,可以在政府发挥职能的各个环节提供专业的价值发现、价值管理支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3.发挥价值引导和价值激励功能,促进科技和制度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016316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牢固
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值得关注的是,创新将发挥“引领”作用,并成为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资产评估的专业服务,将创新转化为市场熟悉和接受的形式,以可以度量的价值形态,成为具体的生产要素,进入价值交换体系,参与生产和交换过程,通过适当的价值激励有力地促进创新活动开展。
4.发挥价值优化和价值守护功能,维护和增强国有资产合法权益。
大力推进国企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完成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中,国有企业也是主角。如何在变动中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需要在制度层面和关键节点做好预案。资产评估,长期以来扮演着国有资产管理“看门人”的角色,发挥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作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尤其在国有企业以无形资产为代表的特殊资源的价值保护和增值中,资产评估具有会计核算无法比拟的优势,资产评估的把关作用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时代意义。
三、评估行业自身的供给侧问题
资产评估行业自诞生以来走过了二十余载风雨历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适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营建高效协会、塑造过硬专业、打造规范行业,在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过去,中国资产评估行业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市场经济的评估服务专业之路,创立了一套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的评估理论体系和部分领域国际领行的执业规范标准,培养了一支讲道德、有能力的专业服务队伍。在体制和制度建设方面,我们构建了“bt365,com、地方协会和评估机构”三个层次的行业组织体系;形成了“法规约束、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三个维度的行业管理机制,行业的内在活力和自律水平不断提升。在市场和专业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发现市场、发展市场、规范市场”三阶递进的市场拓展路径;创新了“市场研究、标准制定、素质培养”三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使行业的社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有了强大的专业支撑。在队伍和人才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执业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三支队伍、“高等院校、评估机构、行业协会”三个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实现了人才培养多层次和全覆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为审视评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资产评估行业在供给侧也存在很大改善空间。
(一)人才供给问题
资产评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智能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是资产评估主要资源和价值创造者。20多年来,资产评估行业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只由3300多家机构,37000多资产评估师组成的专业队伍。实践证明,这是一只敢于迎接挑战,具有很强战斗力的队伍,他们用行动填补了评估技术的各项空白,完成了令国际同行惊讶的复杂任务。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评估行业人才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评估队伍年龄老化、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二)技术供给问题
资产评估行业生存的基础是专业性,评估准则、技术的开发,是行业创新和发展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26项评估准则组成的准则体系,在国际评估界,中国的准则建设从全面“跟行”发展到部分“领行”,评估准则国际接轨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但同时也要看到,新市场、新业务、新的资产形态和新的业务模式对评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准则、新技术的开发日益紧迫。
(三)制度供给问题
评估行业制度供给严重不足。行业产生20多年,一半时间在推动行业立法,《资产评估法》立法工作历经十年,三次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至今尚未出台。现行的资产评估管理规章制度也急需修订完善,同时还存在不少制度上的空白。行业立法难产原因比较复杂,但形成的制度供给不足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四)功能供给问题
评估行业拥有一支高智力的人才队伍和在价值发现、价值管理方面积累的深厚经验。但是,由于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及市场发育不全,目前评估行业应有的许多功能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由于缺乏必有的制度安排和管道,不能把行业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政府急需的智力支撑能力,评估行业的优质资源与政府需求无法形成必要的链接。现行管理体制和评估市场的部门分割,也客观上阻碍了评估专业功能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五)创新供给问题
评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创新。评估行业在中国的产生是典型的供给侧创新过程。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在供给侧从国外引入了资产评估专业作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工具,催生了需求侧的资产评估服务需要。资产评估20多年的发展历程,也用事实证明了供给侧创新的重要意义。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资产评估供给侧的短板和不足开始逐渐显现。根据2014年行业发展数据分析,前百家评估机构收入、人员稳步增长,而占行业主体的中小评估机构却普遍出现了人才流失、收入下降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传统业务中的高端业务上移,低端业务萎缩。行业急需供给侧创新,发现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在价值咨询之外提供衍生的咨询服务。
四、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资产评估行业改革与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为资产评估行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我们要在全力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着力抓好资产评估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一)全力推进评估立法,加快行业法制化建设
建立法治评估行业是健全市场经济和完善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对营造更加公平、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资产评估行业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一是要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财政部做好评估立法工作,结合当前国家改革的总体形势和资产评估资格管理方式改革的具体要求,做好评估立法中管理体制、业务范围、机构和评估师管理、法律责任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强与评估相关管理部门和协会间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推进评估立法进程。二是要加大对《证券法》等资产评估相关法律修订工作中的沟通力度,根据改革要求和发展实际,积极反映行业诉求。三是要持续关注房地产税等有关法律的立法进程,更好地反映和体现评估作用,维护公共利益。
(二)深化和拓展评估市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仍将总体向好,大有作为。资产评估反映经济发展活力,市场经济越发展,评估新市场和新领域越广阔。一是服务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要积极探索评估行业服务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措施,着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二是服务资本市场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资产评估服务金融企业改制上市、并购重组中公允价值评估的专业功能,积极推进金融衍生品价值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三是服务文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加快文化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相关准则建设,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建设提供专业支撑,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市场发展,要深入研究评估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价值补偿、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领域的内容和方式,拓展评估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环保机制制度建设和环保市场发展。
(三)加强理论和技术创新,提升行业竞争力
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市场、新业务,要进一步完善资产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动态跟踪新需求,一是加强评估市场研究,积极开展资产评估市场动态和趋势分析研究、国内外评估市场比较研究,为评估市场建设和拓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二是深化评估理论研究,推进品牌价值评价、央企境外并购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质押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理论研究,为开拓新市场提供专业支撑。
(四)系统完善准则体系,以准则规范市场发展
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市场、新业务,要求进一步完善资产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动态跟踪新需求,一是加强评估市场研究,积极开展资产评估市场动态和趋势分析研究、国内外评估市场比较研究,为评估市场建设和拓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二是深化评估理论研究,推进品牌价值评价、央企境外并购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质押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理论研究,为开拓新市场提供专业支撑。三是强化评估准则建设,围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文化经济体制改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等重点服务领域,加强相关评估准则研究和制定,进一步发挥评估行业维护法治环境、市场秩序的专业作用。
(五)强化行业自律监管,激发行业内存活力
随着国家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自律监管职能将进一步加强。一是要适应监管主体对机构资质管理以及执业能力的新要求,研究制定自律监管的新机制、新措施,执业监管的方法、手段、内容、着力点要与时俱进,强化监管执业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二是要完善评估业务信息报备工作,重点加强证券资格资产评估机构业务报备工作的管理,使监管部门及时掌握一手业务资料,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三是要健全和完善执业监管体制机制,加强执业人员的事前预警、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管,加大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表彰与惩戒力度。四是要加强与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等相关资产评估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行政监管和自律监管有机结合,形成合力,营造评估机构规范执业的良好市场环境。
(六)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行业综合素质
要结合国家改革发展大趋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行业人才的新要求,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创新力度,一是要结合管理方式改革,加强行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进一步完善中评协、地方协会、评估机构三个层次的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地方协会和评估机构人才培养指导和评价力度。二是要围绕服务财税体制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等新市场、新业务的特殊要求,加强行业人才知识结构更新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三是要认真落实分层次、分类别的人才培养计划, 组织开展行业高端人才、管理人才、师资和业务骨干人才的培养工作。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国际化发展
bt365,com从成立之初就重视国际交流,经过20多年发展,中评协已经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评估组织建立了联系,与10个国家和地区评估组织签订了专业合作备忘录,还与各国际评估组织开展各种学术的研讨,中评协已经成为国际评估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多个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比如,我们在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世界评估组织联合会、国际财产税学会、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协会等国际机构都担任要职,积极为国际评估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我们还成功推荐协会成员、行业专家担任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咨询论坛组成员、国际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参与国际评估准则制定和修订的一线工作;2013年世界评估组织联合会授权中评协设立中国办公室,为中评协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评估事务、提升话语权开启了新的篇章。bt365,com要充分发挥在国际评估组织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拓展评估海外业务,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营提供专业服务。
(八)加快行业信息化建设,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在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数据,就意味着掌握了先机和未来。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对资产评估行业今后的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一段时间内,一是要积极推进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壮大和管理方式的调整,继续加强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二是要配合行业管理方式、内容的改革,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框架及数据标准,进一步完善现有行业管理信息平台,促进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三是要继续开展资产评估行业数据库建设,积极为资产评估执业提供专业信息服务。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统一管理,合作应用,适度超前,注重实用”等原则,在加快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建设评估基准数据库,打造资产评估行业数据平台。
您是第2782282位访问者(自2005年8月1日起)
版权所有:bt365,com 京ICP备040026
bt365,com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